看板 Chiayi
探訪嘉義民雄大士爺祭典│張健豐 每年農曆7月21-23日為期3天的「民雄大士爺文化祭」,已成為嘉義縣的年度宗教盛事。 此信仰肇始於清代,為方便虔誠信徒遂分靈於雲嘉地區,大士爺到日據初期已是嘉義著名 的神祉。1904年縱貫鐵路完工,便利了附近鄉鎮的信徒。2年後的嘉義大地震,大士爺廟 毀壞,但該信仰不墜。可惜,今日讓外縣市旅人認識民雄的第一印象竟是穿鑿附會的「民 雄鬼屋」,而非乙未抗日戰事。 迎接2024龍年之際,跨站式的民雄車站開始進行鐵路高架化工程。民雄車站站前是有「驛 前通」之稱的民族路,路旁有124年歷史的民雄國小。徒步右轉中樂路後不久,民雄市場 (今中樂路和文化路交界處一帶)前的芋頭餅、蚵仔煎等廟口小吃,讓人垂涎欲滴,華燈 初上時攤販雲集更是熱鬧。原來,這裡有間座落於中樂路上的大士爺廟,讓此地成為民雄 市街最熱鬧繁華的地點。每年農曆7月21-23日為期3天的「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普渡)」 已成為嘉義縣的年度宗教盛事,台鐵都會加開從嘉義到斗六的區間列車,以疏運人潮。 民雄的開發和大士爺信仰 嘉義縣民雄鄉舊稱「打貓」。據康熙56年(1717)所完成的《諸羅縣志》記載:自今台南市 後壁區下茄苳,北經嘉義市(諸羅縣城所在)、嘉義縣的民雄、大林,到雲林縣的斗南、 斗六,「客莊、漳泉人相半」、「斗六以北客莊愈多」可見鄭氏、清代初期,就有福建漳 州與廣東饒平縣籍的移民來打貓開墾。康熙42年(1703),莊民在葉子寮引三疊溪水灌田合 築的打貓山腳大陂、即今天的好收圳灌溉民雄境內,使其成為嘉義的穀倉之一。於是,在 今天的民雄街區(東榮、中樂、西安村內)形成了「打貓街」。 每年農曆7月在好收圳放水燈,以及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的重頭戲「火化昇天」, 成為民雄大士爺祭典的重要儀式。客語稱「山大士」的大士爺,俗稱「鬼王」,曾率手下 在人間為非作歹,後為觀音菩薩降伏,故在大士爺的頭頂上都立有觀音菩薩像,是客家義 民祭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大士爺祭典的起源,根據1906年9月14日的《台灣日日新報》報導:「查聞之父老云,始 自清代,雍正6年(1728)間,當地方大有不安寧之狀,早稻被蟲害者,不計其數;兼之黎 庶,罹惡疾身故,實繁有徒,如斯悽景,民何以堪。爰是附近庄耆,邀相謀為舉3日齋, 遂即請禱,果於是歲7月16日,街庄附近處均獲康寧,晚稻又得豐收。乃定於此3日間 (21-23日),各家大行祀典。握酒操豚,調羹進膳及演梨園。嗣緣靈驗許多,遐邇之人, 聞風而之慶祝者濟濟。」 該祭典的進行由街中眾舖戶公議:每年7月1日,用紅緞塗大士像一身,奉祀壇中。又延請 僧侶5人,誦經懺悔3天,超度孤魂,普醮陰光。等到初3晚,搭一高2、3公尺的孤枰。上 置米飯、牲禮、菜料、糕點、生豬羊,並有許多應用物件,以祭孤魂,祭完後將大士像焚 化。 咸豐年間(1850-1861)碰上農曆7月時,「大雨淋漓,欲到壇禮拜者,嘗被水阻隔,故包香 火,分設大士」、「或普(渡)1日,或普2日,無定例。」如今天隸屬嘉義大林的下埤頭 莊,在嘉慶6年(1801)創立的紫蓮庵,俗稱觀音亭,主祀觀音大士,以農曆2月29日為例祭 日,成為清代大林地區的信仰中心,而民雄大士爺廟遂成為全台各地大士爺廟的原始祖廟 。 日據時期台民信仰不墜 1895年乙未台日戰爭爆發。陽曆10月,台軍在嘉義大莆林(大林的舊稱)最後據點觀音亭 被日軍攻陷焚毀,打貓成為日軍的下一個目標。根據洪棄生的《瀛海偕亡記》記載;台軍 在往打貓的官道上埋地雷,並以敗兵引誘日軍大隊齊發。「既誘入地雷道,各處火線並發 ,敵出不意,轟及千人,死數百人,能久親王(日軍征台統帥)受重傷。」因這場慘烈的 雲嘉保衛戰,客家族群投入相當多的人力、物力,導致包括大林、民雄地區等客家成為弱 勢族群,逐漸福佬化,但仍保存大士爺的信仰。 日據初期,打貓大士爺已與嘉義城隍爺、大莆林水鬼、北港媽祖齊名,並稱嘉義的著名神 祉。1904年台南斗六間縱貫鐵路完工,並在打貓設站,附近鄉鎮的信徒不需再遠途跋涉, 參加大士爺祭典後,當天就可往返。 1906年3月17日發生嘉義大地震,造成打貓火車站的鐵軌受損,而打貓街的寺廟也毀損殆 盡,其中包括大士爺、開漳聖王、開台尊王廟、慶誠宮(媽祖廟)。當時礙於人力不足、 物資有限,庄民合併這4座廟剩下的殘餘建材,在現址集資重建。 隔年,信徒不受震災的影響,「紅男綠女,往來參拜,如山似海,該地幾乎無立錐。」在 嘉義及斗六間一天就有14班次的臨時列車往返,也讓祭典的3日間,打貓火車站的收入有3 千日圓之多。隔年,「參詣者皆攜線香紙箔往焚於神前,三跪九叩,敬禮甚恭。往來之人 ,摩肩疊踵,附近生意,亦有如茶如火之盛」。 1911年配合打貓大士爺祭典開往的火車座位常滿,大多以婦女為多。她們去時打扮得如花 似柳,但歸來之時日正當中,滿身汗流如雨,導致眉上的烏煙、臉上的脂粉隨汗而下。大 正8年(1919)到12年,大士爺廟完成主體結構,昭和5年(1930)完成三川殿、12年整體完工 慶成謝土,舉行「七朝慶成祈安清醮」。 全廟分三川殿,正殿供奉「觀音大士」、「大士爺」,左側供奉「開漳聖王」,右側供奉 「開台尊王」,後殿供奉「三寶佛」,左邊供奉「文昌帝君」,右邊供奉「武財神」,成 為一座南朝北的南方風格地區公廟。現今三川殿內懸掛著昭和7年(1932)豚戶何等敬獻的 《悟來大道》,以及創立於光緒9年(1883)的斗南曾濟美香舖在昭和12年所敬獻的《色相 宗禪》匾額,是該廟目前較早的匾額。 民雄未來發展展望 1980年代民雄工商業開始發達,加上中正大學在此設校,其發展已凌駕鄰近的大林鎮,以 致大林的戶政、警政機關皆為民雄的附屬機關。但讓外縣市旅人認識民雄的第一個關鍵字 ,竟是以1929年落成、1945年後閒置至今的劉宅(位於興中村)所穿鑿附會的「民雄鬼屋 」。 筆者建議,嘉義縣政府除了舉辦「民雄大士爺文化祭」,還應結合當地及大林在乙未戰爭 所衍生的「大莆林水鬼」、「紫蓮庵觀音亭」等古戰場的戰爭故事,來強化當地的文化底 蘊,讓國人記得保衛家園的歷史,並珍視和平。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3296 -- 東武天皇在台灣戰死:探訪北白川宮遺跡 http://cs2nn.nhu.edu.tw/research_ii.html?id=1&type=1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71.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ayi/M.1706903429.A.5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