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 引述《daydream314 (mediiiiiic)》之銘言: : 我推測你要說的不是高強度,而是大規模又長時間的消耗戰 : 其實不是蘇式教範或訓練比較適合,是冷戰結束30年和平紅利列強都忘光光 我猜過去北約對於全面戰爭的預測,大概就是全核武射出當開場 這場戰爭之前很難想像 堂堂世界第二打一個旁邊的無核武弱國,會打到開始動員還找窮國雇傭兵 會打到裝甲洪流變成高爾夫球車流 說要ALL IN也不是真ALL IN(沒用核武) 說要打有限度戰爭卻又死命凹單 我是在開戰前沒多久才逛這個版的人,回顧當時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38370079.A.145.html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42942366.A.FB2.html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43040446.A.D2F.html 那時根本沒人能想到烏軍能跟俄羅斯在烏東打壕溝戰 所有人都低估了普丁的野心,也高估了俄羅斯空天軍的戰力 -- “Two dribble shot, three dribble shot, four or five dribble shot, 10 dribble shot. 24 second shot clock shot. No dribble shot. Shoot when I want to shoot shot. He has every shot. Kobe is amaz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217.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14186776.A.FCA.html
nawussica : 黑人問號???? 04/27 11:00
DameLillard : 俄羅斯還是世界第二啦 只是跟俄烏戰爭開打前的世界 04/27 11:09
DameLillard : 第二差的非常遠 04/27 11:09
DameLillard : 現在的世界第二打得很掉漆 竟然要用人海戰術 04/27 11:10
sdiaa : 兩次車臣戰爭早就顯示俄軍很弱了吧 04/27 11:29
Kroner : 求推薦UC2,樓下請提供三家 04/27 12:12
salkuo : 就把俄羅斯想成美軍第二實際打起來像回到過去幾十年 04/27 11:40
salkuo : 前的樣子吧?xd 04/27 11:40
WaterFrog : 核武歐印戰略是1950~60年代的玩法,隨著西德再武 04/27 11:47
WaterFrog : 裝後就偏向於使用傳統武器 04/27 11:47
Kroner : 我阿嬤說吃豬腳補關節,豬腳吃起來 04/27 15:13
rickyiu : 有沒有北約協助有差吧 04/27 11:58
x24627785 : 世界第二變成烏克蘭境內第二 04/27 12:05
Gdiaofuta : 誰說冷戰是核大戰的?1980年代的設想早就都已經是 04/27 12:12
Gdiaofuta : 轉為常規戰爭了 04/27 12:12
Chricey : 長時間坐著工作,關節痛越來越嚴重,該怎麼辦?推薦UC2 04/27 16:08
CGT : 當時假想是必要時以戰術核武擋住華約的鋼鐵洪流 04/27 14:44
CGT : 那兩德之間將成為廢土區,陸上交戰需要有核防護力 04/27 14:45
afv : 1980年代的北約常規作戰規劃,就已經有空地一體戰同 04/27 15:13
afv : 步打擊華約縱深內的各個重要結點,來癱瘓華約龐大軍 04/27 15:13
Chricey : 關節痛這種東西,比鬼還可怕! 04/27 23:38
afv : 力 04/27 15:13
afv : 只是最後真的領教到冷戰空地一體戰的,是海珊的伊 04/27 15:14
afv : 拉克軍 04/27 15:14
NewCop : 如果不計核彈的話,俄羅斯現在能不能贏中國,可能 04/27 16:08
Chricey : 看到有人提到關節痛,我就想到有一篇UC2推薦的文章 04/27 16:08
NewCop : 都是個問題 04/27 16:08
daydream314 : 冷戰前後接近40年 這期間雙方從高層戰略想定 04/27 23:37
daydream314 : 到基層訓練作戰準則 隨時間都有很大的變化 04/27 23:37
daydream314 : 不是一句種香菇而已 就算種香菇 也不是一句話就說完 04/27 23:38
Kroner : 剛開始吃UC2,期待 04/27 23:38
daydream314 : 背後有很多複雜的技術與戰略考量 04/27 23:38